大排長榮!世界矚目的海上交通意外

  • LargitData
  • 2021年4月6日 09:42

長榮航運貨輪長賜號(Ever Given)上月在蘇伊士運河擱淺,造成原定要通過運河的大量南北船隻在海上堵塞,影響世界航運將近一週,每小時全球貨運損失4億美元(約新台幣114億元)。該事件不僅引發台灣熱議,在全世界也獲得高度關注,讓台灣再度以有些尷尬的方式在國際上露臉。長榮貨輪引起了哪些討論?又造成怎樣的網路風潮?讓LargitData大數軟體的《Infominer即時輿情分析平台》帶你一探事件始末。

從Infominer即時輿論分析平台的聲量趨勢分析圖表(圖一)來看,長榮貨輪擱淺事件自3/24開始在台灣媒體和網路社群上曝光,隨後討論熱度一直居高不下。一直到3/29貨輪脫困浮出水面,網路文章數到達最高峰,隨後熱度才逐漸降低。十天以來累積討論文章近萬篇,相關評論8萬多則。

 

長榮貨輪擱淺事件聲量趨勢

圖一 長榮貨輪擱淺事件聲量趨勢

事件爆發初期的熱議內容以貨輪即時現況、事故原因的技術討論及政治和經濟層面的國際情勢分析為主,貨輪脫困後則以此事故責任歸屬為主要熱議話題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國內外網路社群都出現大量以此事件為主題的笑話和趣味梗圖,ptt上也有[問卦]為什麼很多人把長榮輪船擱淺當笑話看?的討論串,探討這奇妙的網路現象,為這造成全球經濟損失的嚴重事故添入些許詼諧的氣氛。

從Infominer即時輿論分析平台看長榮貨輪擱淺事件的網路輿論情緒(圖二),在事件曝光初期,報導和網路貼文多針對交通事故本身討論,因次網路評價多為負面。而後貨輪持續擱淺的數日間,許多網友用調侃的方式將此事化為趣味話題,則負向文章比例減少,正負向情緒相近。在貨輪脫困後又引發一陣聲量高峰,因終於脫困的事實獲得較多鼓勵和支持的正面評價。後續討論關注在事故責任歸屬的議題,多圍繞於日本和台灣的究責,也有日本網友對日本須負責的說法的不滿,負面評價比例升高。

 

長榮貨輪擱淺事件情緒分析

圖二 長榮貨輪擱淺事件情緒分析

從Infominer即時輿論分析平台的熱詞分析(圖三)來看,事件相關討論的熱議國家有台灣、埃及、美國、日本、荷蘭、中國和英國等,其中台灣和日本與長賜號所有權直接相關,埃及為蘇伊士運河所在國家,荷蘭公司Smit Salvage為主要救助團隊,英國負責長榮海運保險,其他皆為在國際情勢討論中提到。

另外「專家」意見、是否影響「油價」、政府「當局」的處理方式、何時能順利「通行」等,都是從熱詞(熱門關鍵字)分析中推測網友較在意的方面。

長榮貨輪擱淺事件熱詞分析

圖三 長榮貨輪擱淺事件熱詞分析